一百二十九章:一日看尽长安花!_红楼:开局庶子,嫂嫂请自重!
弄完小说网 > 红楼:开局庶子,嫂嫂请自重! > 一百二十九章:一日看尽长安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一百二十九章:一日看尽长安花!

  另外两人也来不及腹诽贾琮的故弄玄虚。

  哗众取宠,认真沉思。

  等他们提笔写完。

  杂役太监才手捧银盘丝帛来到,贾琮开始下笔。

  刘秉毕捧上纸张,念给皇帝听。

  乾德皇帝微喜道:“江左果然人杰地灵。”

  丌诗轩如奉伦音,也许殿试之时。

  皇帝替他移烛台,只是一个笼络人心的举动。

  他却认为是对他青睐有加了。

  自家又是世代翰林,状元及第不远矣。

  这时。

  贾琮笔下已经写完好几句:

  “中和癸卯春三月,洛阳城外花如雪。

  东西南北路人绝,绿杨悄悄香尘灭。

  路旁忽见如花人,独向绿杨阴下歇。

  凤侧鸾欹鬓脚斜,红攒黛敛眉心折。”

  丌诗轩撇嘴暗道:“圣殿御题,以女人开局。

  真是有辱斯文.......”

  龚鼎祠幸灾乐祸,乾德帝龙眉微皱,不悦起来。

  然而。

  贾琮此时笔锋一转:

  “借问女郎何处来?含颦欲语声先咽。

  回头敛袂谢行人,丧乱漂沦何堪说!

  三年陷贼留秦地,依稀记得秦中事。”

  乾德帝抚掌称赞:“起承转合、这个转转得好。

  了无痕迹,自然而然。”

  丌诗轩此时才生出了一点危机感。

  而龚鼎慈眼神一淡,才打定主意。

  不想和他们争锋了!

  丌诗轩诗名本就胜于他。

  现在看来,贾琮才是真正的深藏不露。

  短短几句开局,时间、地点、人物,皆是水到渠成。

  看不出雕琢痕迹,笔锋一转!

  就从一个女人,转到女人口中的黄巢之祸了。

  俨然信手拈来,大家风范。

  “君能为妾解金鞍,妾亦与君停玉趾。

  前年庚子腊月五,正闭金笼教鹦鹉。

  斜开鸾镜懒梳头,闲凭雕栏慵不语。

  忽看门外起红尘,已见街中擂金鼓。

  居人走出半仓惶,朝士归来尚疑误。

  是时西面官军入,拟向潼关为警急。

  皆言博野自相持,尽道贼军来未及......”

  乾德帝登基之时,早过了而立之年。

  如今又过了不惑,体质极差,眼睛慢慢不大好使了。

  他打开镜盒,戴上眼镜。

  问刘秉毕道:“你来给朕解解......”

  “回主子,奴婢

  奴婢学识浅陋......”

  刘秉毕死死低着头,汗颜。

  “天杀的奴才!你们司礼监的人。

  太监、少监、秉笔、随堂都是有品服的!

  都是在内书堂由翰林教导,读过书的。

  若解不好,你就去浣衣局当一辈子苦差得了.......”

  乾德皇帝眼神森冷。

  “主子,奴婢有了......”

  刘秉毕诚惶诚恐,飞快琢磨道:“这一句‘忽看门外起红尘’,笔锋再转。

  实在是一波三折、一叹三咏

  奴婢看来。

  足以比之白居易之《长恨歌》、《琵琶行》.......”

  “.......乡园本贯东畿县,岁岁耕桑临近甸。

  岁种良田二百廛,年输户税三千万。

  小姑惯织褐絁袍,中妇能炊红黍饭。

  千间仓兮万丝箱,黄巢过后犹残半.......”

  “......奈何四海尽滔滔,湛然一境平如砥。

  避难徒为阙下人,怀安却羡江南鬼。

  愿君举棹东复东,咏此长歌献圣公。”

  对诗词颇为喜爱的乾德皇帝。

  等刘秉笔解释完,不再称赞,叫他捧上来。

  诗名是《仁华殿奉御题作》。

  丌诗轩、龚鼎祠早已经看得目瞪口呆。

  他们诗作也算不凡了。

  但要和白乐天比较,那还差得远。

  谁能想到,贾琮竟然是诗中大才。

  这个时空,除了贾琮之外。

  没有人知道这首诗是韦庄的《秦妇吟》。

  和白居易乐府诗齐名的《秦妇吟》。

  在贾琮前世那个世界,宋、元、明、清就没有出现过。

  大家只知道诗名,不知其内容。

  一直到现代《秦妇吟》在敦煌出土,得以重见天日。

  这个时空也是一样,《全唐诗》中没有《秦妇吟》。

  “你等退下吧,明日传胪,自会知道名次如何。”

  乾德皇帝提笔在题目上加了“黄巢”两个字。

  显然这首站在统治阶级立场看问题的乐府诗,并没有触及他。

  在四月二十四日的小传胪之中。

  虽然三人都不知道状元花落谁家,榜眼、探花属谁。

  但是四月二十五正式开始传胪大典。

  在传胪大典之中。

  礼部、鸿胪寺开出礼仪要求的具体规范。

  进士名次是能从站列队伍中一眼辨认出的。

  乾德十年丁丑,四月二十五,清晨。

  小满节令,雨晴了,但天气多云。

  大楚紫禁城中轴线的宫殿由南到北分别是临敬殿、勤政殿。

  仁华殿、大明宫,其中临敬殿就是主持各种礼仪的场所。

  一百多名新科进士,一律身着朝服。

  礼部规定。

  他们一日就赶做出来了,头戴三枝九叶顶冠,站列的次序。

  在鸿胪寺少卿的指示下,第一名、第三名、第五名

  凡是奇数的名次。

  站立在临敬殿丹墀末尾东侧。

  凡是偶数的名次。

  站立在临敬殿丹墀末尾西侧。

  这种站列方法颇有些类似于宗族祭祖之时。

  按左昭右穆排列的制度。

  而这一百多名新科进士之中。

  贾琮赫然位列东侧第一,这让不少释褐者们一阵骚动。

  十五岁,本朝第一位六元得主,勋贵世家。

  让不少人嫉妒眼红了。

  历史上最年轻的状元莫宣卿,得中状元之时,是十七岁。

  而贾琮小了莫宣卿两岁,注定了要彪炳史册。

  排列在贾琮后面的,是一甲第三名、探花及第龚鼎祠。

  龚鼎祠是赵北斗门生,是支持豫亲王的。

  因此不排斥贾琮,上前搭话道:“既是同年进士,不日也同属翰林。

  师弟,共相砥励。”

  “龚师兄,共勉。”

  贾琮笑着拱手回礼,能不得罪人,当然最好。

  他对燕社也不厌恶!

  赵北斗起码有学者风度,当初书坊商战。

  毕竟燕社的人,也没使用卑鄙的手段。

  而西侧第一、一甲第二榜眼及第的丌诗轩,则是冷面冷眼。

  只与江南人说话:“当初贾琮倚仗地方豪强。

  侵吞我家在吴江分支的土地田亩。

  那时我侧重他时文、杂书之名,拱手相送。

  谁知,此人为了富贵,不惜出席太监文会!

  阿谀奉承,是丌某看错人了。

  大奸似忠,说得就是这等人。

  想来贾琮此人早已是谋略在心。

  当初治河策略,便为自己邀名。

  可怜方兄堂堂江左才子,竟然连三甲都无缘。”

  不少江南进士也是暗恨,从这一刻开始。

  贾琮未来的政敌,似乎就已经浮出水面了。

  有人道:“贾琮那一首御题诗作《仁华殿奉御题为黄巢作》。

  已经传开出来,才华倒是不浅的。

  状元及第,也不能说是凭空得来.....”

  又有人不屑道:“这样的状元及第。

  将来入阁怕也是另一个周延儒。”

  周延儒是明末状元,做到首辅。

  和温体仁朋比为奸,正事不干。

  内斗玩得厉害,被后人称为奸臣。

  此时。

  内宫銮仪卫已经在临敬殿大门前设好了卤簿法驾。

  檐下设鸿胪寺、教坊司的中和韶乐。

  临敬门里边设丹陛大乐,礼部、鸿胪寺分别在临敬殿内里东楹。

  丹陛之上正中设黄案,丹陛之下设云盘。

  午门外设彩亭仪仗鼓乐,王公大臣。

  文武百官身着朝服、手捧牙笏,也在丹陛之下左右序立。

  典礼到时。

  礼部侍郎徐有贞亲自到皇帝寝室的大明宫。

  奏请皇帝礼服乘舆,引入临敬殿升座。

  本来。

  这项职责属于礼部堂官尚书。

  因为礼部现在缺尚书,由左侍郎徐有贞属部事。

  堂官也就是他了。

  乾德皇帝乘舆,由东门而出,高卧九重天。

  勤政殿是大顺四品以上官员上朝的地方。

  但是凌承嗣已经四五年不去勤政殿了。

  军国大事!

  全部在寝宫大明宫召见处理,乾纲独断。

  皇帝御驾亲临,临敬殿内外、午门内外。

  鼓乐齐鸣,响声震天,牛继宗、柳芳等几位大汉将军执牌开道。

  以北静王水溶为首的王公大臣。

  或提四爪蟒袍、或提麒麟袍,纷纷下跪。

  国朝初立的四王八公。

  只有北静王一脉还有王爵,东平、南安等都没有王爵了。

  这些王公贵族。

  属镇国公牛清最为老迈,发须花白。

  与王公贵族对立的文武大臣。

  文职以内阁首辅、吏部尚书杨清和为首。

  大楚内阁主要是三殿的大学士。

  这三殿分别是仁华殿、东阁、西阁。

  黄淮以东阁大学士入阁。

  武职以九门提督杨旷、锦衣卫提督仇斌为首。

  文官绣鸟,武官绣兽!

  这些衣冠禽兽乌拉拉跪了一地。

  隆重的乐声在钟鼓司太监报时之后。

  连绵不绝,声振天地!

  贾琮等一百多名新科进士头顶地下跪。

  只觉得这种乐声要把琉璃瓦给掀飞、金砖玉栏震裂。

  乾德皇帝凌承嗣身材雄伟。

  他亲眼看着这一切,看到所有人拜服在他脚下。

  君临天下的快意简直无人能解。

  在乾德皇帝的龙與停下之时。

  司礼监的执事太监,手持鸣鞭。

  这种鸣鞭用皮革制成,长一丈有余。

  司礼太监执鞭上下飞舞,回旋而上。

  鞭声清脆悦耳,响彻云霄。

  鸣鞭礼仪由皇帝上朝、亲临时用之。

  文武大臣们已经多年没有听到鸣鞭之声了。

  鸣鞭完毕。

  丹陛大乐由中和韶乐,改为庆平乐章。

  乐声中尽是歌舞升平、国泰民安之象。

  按礼仪。

  张分易等八位读卷大臣出列,给皇帝重新行三拜九叩大礼。

  张分易是江西分宜人。

  与此同时,大学士黄淮、汪应沅平身起立。

  进临敬殿东楹,从黄案上取出黄榜。

  出临敬门。

  居高临下地把明黄的丝帛制诰榜单授予礼部侍郎徐有贞。

  礼部侍郎徐有贞弯腰、低头。

  再把榜单恭敬地放到丹陛正中的黄案上面。

  接下来。

  临敬门、午门内外的乐声突然高起很多。

  刺耳不已!

  读卷大臣、大学士、礼部侍郎归位。

  都察院值班御史左右巡视礼仪,提笔记录。

  鸿胪寺卿杜康引领新科进士在前。

  这时才轮到他的戏份。

  鸿胪寺卿杜康出列,拜过皇帝,宣读制诰。

  “乾德十年四月二十一日,策试天下贡士。

  四月二十五,共取一百二十三人。

  按皇顺祖制,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

  二甲四十名,赐进士出身。

  三甲八十名,赐同进士出身......”

  “一甲第一名状元及第,顺天府贾琮,授翰林院修撰。”

  杜康唱名。

  贾琮出列丹陛下面御道左侧,提起崭新的朝服,屈膝就拜。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一甲第二名榜眼及第,苏州府丌诗轩,授翰林院编修。”

  “一甲第三名探花及第,顺天府龚鼎祠,授翰林院编修。”

  唱号到了一甲第二名。

  丌诗轩出列拜见,跪在御道右侧。

  第三名左侧,以此类推。

  但是二甲、三甲没有这个福气。

  只唱号、不出列,而且只唱号前几名。

  王公勋贵那一列,除了王爵、公侯外。

  位同三品及以上的勋臣都在列。

  一等将军贾赦、忠靖侯史鼎等,自然也列入其中。

  好多勋贵看贾赦的眼神,都眼红得发青了。

  “二甲第一名,迟州府......”

  “二甲第二名,徽州府......”

  “二甲第三名,凤阳府......”

  毫无例外,江南人文荟萃,名额比例也最高。

  虽然前三名之中,只冲进去一个江南人。

  但后面的二甲、三甲!

  苏赣浙三省进士最多。

  其中这三省又以江西为首,实在是“朝士半江西”。

  “二甲第二十四名,顺天府王浩。”

  “......三甲第六名,顺天府张冇才。”

  “三甲第十名,贵阳府吴流运,恩荫进士......”

  云贵川还是土司天下。

  朝廷对土司历来是安抚政策。

  其子弟有很多赐国子监监生。

  恩荫进士也是一种安抚手段。

  唱名完毕,鼓乐大作,奏显平乐章!

  乾隆皇帝抚慰道:“孔孟圣贤,家国以为显要。

  此我朝之延续周礼,礼不可废。

  除前三名立授翰林院官职外,内阁再拟出朝考名单来。

  二甲、三甲参加馆选!

  或考庶吉士,或留京官,或外放补缺。

  务必公正为要。”

  一甲三名立授官职!

  二甲、三甲还要再次到仁华殿参加朝考。

  优秀的选拔为翰林院庶吉士,称为馆选。

  朝考内容为诏、论、诗、书、赋等形式。

  从四书五经转向未来办公的具体文书。

  成绩分为一、二、三等!

  名次综合会试、殿试、朝考三次来定。

  朝考为主!

  朝考成绩也是进士授官的根本依据。

  重视楷书,书法不好的,难选翰林院庶吉士。

  随堂太监道:“摆驾回宫!”

  乾得皇帝早有困意,居宫多年,缺少锻炼。

  而且他贪杯、好色!

  坐卧起居不久,就常常疲倦。

  为此太医院没少受到责备。

  司礼监太监、少监、秉笔、随堂是轮班伺候。

  那随堂早看出皇帝很累了。

  乾德皇帝便打个哈欠,不顾威仪地起與回大明宫了。

  继而徐有贞用云盘奉黄榜。

  引领新科进士出临敬门中门,到长安门外。

  榜单于长安街张挂三日。

  一甲前三名允许由午门中路踏出。

  这时的贾琮、丌诗轩、龚鼎祠三人。

  都一样的感叹!

  朝廷对待新科进士。

  尤其是前三名,实在礼遇隆重。

  午门中路。

  只有皇帝才能走,但也有一个例外!

  就是进士及第的人也能走,宰相、亲王。

  都没有这种待遇。

  王公贵族、文武大臣们。

  此刻自然不会再作陪同了,身穿朝服的进士们。

  开始夸街骑马。

  贾琮当先骑马至正阳门外棋盘街。

  茶馆、酒楼、店铺纷纷停业关门。

  围观民众,绵延几十里不绝,盛况空前!

  请收藏本站:https://www.nongwan.cc。弄完小说网手机版:https://m.nongwan.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